中国技协17个专委会相聚德清,纵论数字经济发表时间:2024-05-15 15:17 摘要:中国技协三个专委会的领导先后出席高端对话。 2024年5月10日,中国职工技术协会17个专业委员会的领导、专家相聚浙江德清,参加由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指导、中国搜索在浙江德清主办的“2024点赞中国好故事•数实融合论坛”,与各方嘉宾共同探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情形下赋能新质生产力相关问题。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职工技术协会理事长李世明,湖州莫干山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章洪春为大会致辞,中国技协数据生态(元宇宙)专业委员会会长,新华社中国搜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李劲松致欢迎辞。 中国技协理事长李世明在致辞中表示,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各方共同探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趋势、新机遇和新任务,对于我们把握时代脉搏,研判技术走向、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提出,如何研究数字经济,如何研究机器人,如何研究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融通,将是我们共同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课题。 中国技协数据生态(元宇宙)专业委员会会长,新华社中国搜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李劲松发表热情洋溢的欢迎辞。关于如何加快数实深度融合,他表示,一是牢牢把握“前沿”和颠覆性技术趋势,强健数实融合的主心骨;二是紧紧抓住“创新”核心要素,找准数实融合的突破口;三是努力深耕“生态”产业链,做大数实融合的朋友圈。 来自全国知名高校、学术和研究机构、企业行业协会的嘉宾出席了论坛。麒麟软件副总经理李震宁,国网舟山供电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虞昉,南京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刘嘉,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爱君,中关村数字媒体产业联盟理事长王斌,愿景集团副总裁、总设计师江曼,颐高集团总裁助理应方俊分别发表主题演讲。 中国技协三个专委会的领导先后出席高端对话。 中国技协增材制造专委会常务副秘书长郭丹、中国技协互联网分会会长杨涛出席论坛高端对话,与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院长吴维海等相互交流“健全数字经济体系建设,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关话题。 郭丹提出,数字经济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数字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人类经济形态的又一次飞跃。增材制造是以数字模型为基础,通过逐层叠加的方式形成实体或零件,具有天然的数字化与实体化相结合的特点。他认为,以增材制造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在政策上已经建立起宏观政策、产业规划、产业政策工具、产业监管和评估、产业协同和协作相结合的产业政策体系。通过目录指导、创新攻关、试点示范、人才培养等方式,将全力推动数实融合。 杨涛提出,新质生产力与数字经济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生产力形态,它摆脱了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数字经济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创新,推动了经济环境和经济活动的根本变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数字经济促进了新质生产力要素的优化配置,推动了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升级。数字技术的融入使得传统产业得以深度转型升级,催生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这些产业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带动了新经济增长点的不断涌现。新质生产力与数字经济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新质生产力将持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将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 中国技协创新与知识产权专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焦枫婉出席“推进数据要素,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高端对话,与北京国际算力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马光等相互切磋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数据制度设计问题。 她提出,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数据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资产和生产要素。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快速融入生产、消费、流通、分配和企业管理等各环节,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为了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我们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数据产权制度。这个制度不仅要明确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等,还要保障数据的安全和隐私。通过这样的制度设计,我们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数据的流通和利用,进而推动实体经济的创新和发展。她还介绍了各地开展数据知识产权地方试点工作的情况。她认为,由于数据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明确了数据知识产权的各项归属,更好地发挥了数据知识产权的金融属性,这也是以金融的方式在更好地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悉,来自中国技协建筑、电力、煤炭、网络安全、创新与知识产权、新技能培训、木作、白酒酿造与酒体设计、数据生态、增材制造、装饰艺术、腐蚀控制与涂装、压力容器、双向就业、互联网、培训、露酒等17个专委会的领导、专家出席了论坛。 |